胃炎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。而慢性胃炎又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。急性胃炎常见病因有1.药物:最常见的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物,如阿司匹林等。2.应激因素:如烧伤、颅脑疾病及手术等。3.乙醇:大量饮酒引起急性胃炎很常见。4腐蚀性化学物质:如强酸、强碱等。5感染因素:细菌、病毒等。6其他:胃黏膜缺血、缺氧,不良饮食习惯,放射性和胃的机械性损伤等。慢性胃炎的病因相对复杂多样,通常有:长期服用对胃部刺激的药物或食物引起胃充血水肿;胃黏膜长期淤血缺氧而出现营养障碍,导致胃炎;急性胃炎的治疗不当或不及时造成的;胃酸缺乏和胃动力不足,导致被吸入的细菌在胃里繁殖,引起发炎;精神因素等。
胃炎一般会胃痛、胃胀、反酸甚至烧心、恶心呕吐、胃脘部嘈杂不适、嗳气、打嗝等诸多症状。其中最主要的症状是胃痛,胃痛的时间和程度因人而异,有人在饭前饭后疼痛,有人会在半夜三更疼痛,有人觉得是钝痛、闷痛,也有人出现明显而持续的胃部痉挛,疼痛剧烈。
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幽门杆菌(Hp)是慢性胃炎的一个重要致病原因。它可以刺激胃黏膜产生过多的胃酸,加重对胃黏膜的损害,甚至可以加重胃炎并形成溃疡,Hp相关性胃炎经有效抗菌治疗Hp被根除后,临床症状和慢性胃炎病理改变随之好转。另外,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Hp感染者,必须先根除Hp。
急性胃炎首先是祛除病因,其次才是治疗,可服用抑制胃酸药物、胃黏膜保护剂或者胃动力药物等。慢性胃炎首先是调整饮食,因为胃每日接受食物刺激和咽下的细菌侵入,会导致炎症或者小的糜烂。如果有幽门杆菌感染,必须先根除治疗,最新指南建议四联药物治疗10到14天,如果没有Hp感染治疗用药和急性胃炎用药基本相同。
肠化生以往被人认为与胃癌有关系,甚至是癌前病变,现在对它的参考价值趋于冷淡,认为是胃黏膜退行性变。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胃癌专家会议指出:不典型增生是癌前病变,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属于早癌。而幽门杆菌被认为是胃癌的Ⅰ类致癌因子,因此萎缩性胃炎伴有肠化生、不典型增生者必须根除Hp。治疗上可服用中药益气健脾、活血化瘀等,部分患者是可以逆转的。重度不典型增生可以在内镜下病变粘膜切除。
Hp感染者:根除幽门杆菌的药物有铋剂、抑酸药、抗生素。其中铋剂和抑酸药饭前半小时服用,两种抗生素饭后半小时服用,早晚各一次,疗程2周。
无Hp感染者:抑酸药(如奥美拉唑)等宜在饭前服用,如果夜间胃痛、反酸,可在睡觉前加服一粒。胃动力药(如吗丁啉)等宜在饭前服用。胃黏膜保护剂(如硫糖铝)等宜在饭后1小时服用,且服药后禁食禁水。调理脾胃的中药宜在两餐之间服用。
目前胃部最有效、最直观的检查就是胃镜检查,犹如人的眼睛进入胃内一样,可以仔细观察胃黏膜情况,做出准确的诊断,如有需要还可以取活检做病理,做到早发现早治疗,同时还可以检测有无幽门杆菌感染。现在胃镜分为普通胃镜和无痛胃镜两种,普通胃镜患者会有恶心、呕吐等不适,无痛胃镜让患者处于表浅麻醉,大约5分钟就可以做完,没有任何不适。
慢性浅表性胃炎伴有糜烂、出血等胃黏膜病变者可在治疗后复查胃镜。慢性萎缩性胃炎需要定期复查胃镜及病理,一般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。如果伴有不典型增生者需要每3个月复查一次,必要时胃镜下病变粘膜切除治疗。对于有胃癌家族史且年龄大于40岁者,最好每1至2年复查一次胃肠镜。另外,治疗幽门杆菌停药一个月后复查,可做呼气试验检查。
胃炎饮食总体上应该清淡、易消化,避免辛辣刺激食物,勿过热过凉,戒烟戒酒。其中胃胀者应避免容易产气食物如豆浆、豆腐等豆制品及碳酸饮料。反酸、烧心者应避免红薯、牛奶、肥肉等食物。
Q Q:2355767438
电话:400-8591-200
邮箱:zjft#xywy.com发邮件时请将#换成@