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 普遍预防:初级预防的目的是防止胆石形成,多项实验证明,饮食改变和胆石形成,诱发胆石的类型(胆固醇结石或胆色素结石)以及胆石溶解有关,胆石的发生既有遗传因素又有环境因素,前者较难改变,而后者则能够调整。热量和脂肪摄入高,胆石病发病率增加;摄入少则胆石发病减少,根据流行病学和成石机制研究,推荐下列预防措施。
① 避免肥胖、预防胆固醇过饱和胆汁:肥胖者体内胆固醇过多,胆汁排出多,另一方面,肥胖患者应采用多种方法减重,消耗体内脂肪组织,其中的胆固醇便排入胆汁,也增加胆汁胆固醇含量,因此避免肥胖有积极意义。
② 增加钙和纤维素摄入:实验研究结果显示:血清中脱氧胆酸(deoxycholic acid,DCA)含量高人群胆囊结石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;而钙和纤维素高的食物可以降低DCA,预防胆石形成。
③ 低脂饮食、减少摄入饱和脂肪酸:动物实验证明,食物中饱和脂肪酸的减少不但可降低胆汁胆固醇含量,还使胆汁成核活性降低。
④ 定期进餐和增加运动:最近在动物模型中每天用脂类和蛋白质混合物或外源性缩胆囊肽(CCK)刺激胆囊排空,预防胆汁淤滞,明显减少了胆囊结石发病率。
2、 高危人群的预防:胆石高危人群是指具有形成胆石危险因素的人。流行病学指出,年龄增加,女性,多产妇,有印第安遗传基因的人种,高脂血症、血清DCA增加、胃大部切除术后等都是危险因素。高危人群的胆石预防,不但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调整合理的膳食结构,避免食用过多的高胆固醇、高饱和脂肪的食物,提倡低脂、低胆固醇、高维生素C和高纤维素的饮食;及时发现和控制高血脂症、高血压和糖尿病;避免多次怀孕;加强运动锻炼,维持正常体重。还要有计划地给予药物,纠正早期病理变化,熊去氧胆酸(熊脱氧胆酸)是目前最为有效的降低胆汁胆固醇饱和度的药物,但长期服用的费用昂贵,还有可能增加空腹胆囊体积和降低胆囊张力的不利面,临床应用时要注意,对胆囊收缩功能差的可给予CCK等促进胆囊收缩的药物。